1972,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

第79章 拿捏(1/2)

  张宏城的单车停在一帮知青们面前。

  原本几个做好了向新来知青队长告状的知青都有些傻眼。

  四十多号知青里,有三分之一的人年纪都在二十岁以上,还有几个二十三四岁的,可眼前这位可能是队长的人估计最多才刚刚二十吧?

  知青们可是打听过,他们新来的知青队长还兼着红旗屯的民兵营长,是正儿八经的干部编制。

  可不是别的知青点那种没有实权的所谓“队长”。

  张宏城看着眼前这群人,嘴角也在抽搐。

  这四十多号男女感觉都像是逃荒来的。

  有人穿着全是补丁的夹衣,还有人甚至穿着冬天的破棉袄。

  但这帮人营养不良到了这种地步,确实是他没有想到过的。

  张宏城扫了这些人一眼,露出一丝笑容。

  “大家好,我是张宏城,大家应该是在等着我吧?”

  “你就是新来的队长!?”

  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知青,这些人里就他穿的衣服稍微好一点。

  张宏城没有跟着这个人的节奏来,根本没有回答他的问题。

  他笑着看向其他人:“请问哪一位是于楷同志?”

  躲在一边在看热闹的一个男知青笑容僵硬了一下,他不明所以的举起手。

  “我就是......。”

  张宏城点点头:“你会记账是吧?”

  于楷摸摸头,不清楚新来的队长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,但他还是点了下头。

  “那你清点一下知青点每个人的存粮,然后把数字统计起来告诉我。”

  张宏城的话落下,所有知青的眼睛顿时一亮。

 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立即生动了起来。

  之前抢着问张宏城的那个男知青嘴巴蠕动了一下,他本来想用去年与村民之间的那件事来为难一下新队长的,可到底还是没能说出口。

  他清楚大家更在乎的还是口粮问题。

  因为整个知青点的人已经处于断炊的边缘。

  张宏城推着单车来到这排旧房子最东边的单间门口,立即有几个男女知青上来帮他卸东西。

  其他的知青们纷纷用目光交流着,他们不清楚为什么新来的队长会知道这间屋就是他的办公室。

  知青队长当然没有办公室,但民兵营长有。

  上一任知青队长也想用这间办公室,但大家都没答应。

  没等知青们想明白,张宏城先是谢了几个帮忙的人,又扭头问他们。

  “哪一位是夏娟同志?”

  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女知青惊讶的指了指自己,大方的走了上来。

  “队长,你认识我?”

  张宏城随意点点头,也没继续理会他,而是又问了一声。

  “王凤志在吗,也来一下。”

  正在帮张宏城卸单车行李的一个男青年愣了一下,急忙举手。

  “队长,我在这。”

  张宏城继续点头。

  “你们两个进来一下。”

  说完领着两人直接进了简陋的办公室。

  门外的知青们面面相觑。

  这个新来的队长有点料啊。

  而之前抢先说话的男知青却讪讪的。

  张宏城轻描淡写的一顿操作,让知青点的知青们心里形成了一个心理暗示。

  以后知青点的男女青年的代表怕不就是王凤志和夏娟了,而于楷这家伙可能也会受到队长的重用。

  不过是小小的一个花招,让张宏城迅速在一盘散沙的知青们中形成了小型金字塔结构。

  新官上任,最怕的不是威望不足,而是与下面的沟通渠道不通。

  张宏城这番动作,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:公面上的事可以通过王凤志和夏娟来向自己汇报,比较私人的事则可以通过于楷来转达。

  这三个人可不可用、可不可信是另外一回事,张宏城现在需要的是让大家知道与自己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。

  这才是互信的良好开始。

  张宏城之所以能知道这几个人,还是全靠那位于楷同志。

  都说几十年后的人还会每日写日记,那八成不太正经。

  但放在这个年代,写日记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,毕竟大家没有手机和网络。

  而在改革开放后,第一批写回忆录的人也多数是有知青生活经历的人。

  胖子胡宇知道张宏城要去红旗屯知青点,特意花了大价钱搞到了一本回忆录。

  执笔人正是于楷,是他在后世根据七八个人的日记编写的《红旗屯的岁月》。

  书没出版,但当年红旗屯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